今天学习的内容比较轻松,就讲两个小东西,而且也没什么特别的源码方面的内容。主要也是因为这两个小功能的应用会比较广泛,并且源码实现也非常简单易懂,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源码大概的位置,大家直接自己看一下就好了。因此,这篇文章也可以看成是本系列教程学习的一个中场休息。
对于我们线上的运行环境来说,经常会有的一种情况就是需要主从分离。关于主从分离有什么好处,怎么配之类的内容不是我们学习框架的重点。但是你要知道的是,Laravel 以及现代化的所有框架都是可以方便地配置主从分离的。
对于模型的探索我们还将继续。上篇文章中,只是简单地通过模型操作了一下数据库,并且学习了一下关联操作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模型中别的一些好玩的东西,不过,我们不会继续深入地学习模型中别的相关技巧。
先来说说 ORM 是什么,不知道有没有不清楚这个概念的小伙伴,反正这里就一道科普一下算了。ORM 的全称是 Obejct Relational Mapping ,翻译过来就是 对象关系映射 ,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用 面向对象 里的对象来 映射 数据库中的数据。
什么是查询构造器?其实就像我们上篇文章中学习过的使用原始 SQL 语句的方式来操作数据库一样,查询构造器这个东西就是在这个原始操作的基础上为我们封装了一系列的接口,能够让我们方便地来操作数据库。或者说,就是像我们很早前自己封装的那种 MySQL 类一样,框架帮我们完成了这一步。
在 PHP 的学习中,数据库,也就是 MySQL 就像它的亲兄弟一样,永远没法分家。同理,在框架中,数据库相关的功能也是所有框架必备的内容。从最早期我们会自己封装一个 MyDB 这种的数据库操作文件,到框架提供一套完整的 CRUD 类,再到现代化的框架中的 ORM ,其基础都是在变着花样的完成数据操作。
中间件是什么?在传统框架的年代,很少会有中间件这个概念。我最早接触这个概念其实是在学习 MySQL 的时候,了解过 MyCat 这类的组件也被称为中间件。既然是中间,那么它就是一个夹在应用和调用中间的东西。
在请求过程中,控制器往往是我们在做业务开发时绕不过的一环。从 MVC 理论的成熟到现代化的开发过程中,控制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我们可以不要前端(只做接口),可以不要模型(直接读取数据),但控制器却是必不可少的。
在没有接触到 Laravel 之前,早先的框架基本上都没有这个完整的路由的概念。像是 TP3 、Yii1 版本的时候,都是通过入口文件对参数的解析来加载指定的 控制器 。关于这种形式的加载方式大家可以在去看一下老的这些框架是如何实现的。
在 Laravel 的世界中,请求和响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虽说我们讲的是一个请求的前世今生,但这个请求最后的结果往往体现在一个响应中,所以我们就一起学习请求和响应这两方面的内容。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 Laravel 中有个专门单独的目录,也就是 Console 目录,它是用于存放脚本文件的。这个脚本文件一般指的就是我们通过 php 命令来执行的命令行脚本,在许多框架中都有这样的功能。